2025年世界过敏日 | 关注儿童过敏,早诊早治守护未来!
发布时间:2025-07-09 来源:信息部
4岁男孩小华(化名)因发热咽痛在院外就诊,服用头孢克肟颗粒后,很快出现恶心呕吐、四肢冰凉、意识淡漠等症状,家长紧急将其送至我院阳逻院区儿科急诊。儿科医生诊断为药物过敏引发的过敏性休克,并迅速采取肾上腺素、抗组胺药物等紧急措施来缓解症状。幸运的是,及时救治让小华转危为安。随访中,医生建议对小华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,逐步脱敏,减少今后对药物、食物和吸入等过敏反应。
儿科主任李静提醒,儿童过敏反应迅猛,早识别、早干预,才能为孩子筑牢健康防线。
儿童过敏 早诊早治
2025年7月8日是第19个世界过敏日(World Allergy Day),由世界过敏组织(WAO)发起,旨在提高全球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。今年的主题其主题是“严重过敏反应:可防的致命威胁”。该主题聚焦于过敏性休克这一严重且可能致命的过敏反应,强调其可通过早期识别、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加以控制。
一、儿童过敏:隐匿的“健康杀手”
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(如食物、尘螨、花粉等)的过度反应。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,成为过敏高发人群。常见类型包括:
● 食物过敏(牛奶、鸡蛋、坚果等)
● 过敏性鼻炎/哮喘(尘螨、花粉诱发)
● 特应性皮炎(湿疹)
● 药物或昆虫叮咬过敏
早期症状易被忽视:反复湿疹、慢性咳嗽、腹泻、鼻塞等,可能被误认为“体质弱”或“普通感冒”,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哮喘、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。
二、为什么强调“早期诊断”
1。关键窗口期:儿童免疫系统在3岁前可塑性较强,早期干预可能改变过敏进程(如“过敏进程理论”:从湿疹→鼻炎→哮喘的演变)。
2。避免并发症:长期未控制的过敏可能引发睡眠障碍、生长发育迟缓,甚至焦虑等心理问题。
3。精准治疗突破:通过过敏原检测(皮肤点刺、血清IgE检测)和微生物组分析,可制定个性化方案(如回避过敏原、脱敏治疗)。
三、家长如何行动
1。识别预警信号
- 皮肤:反复红疹、瘙痒(尤其面部、关节处)。
- 呼吸:频繁打喷嚏、夜间咳嗽、运动后喘息。
- 消化:进食后呕吐、腹泻或便血。
2。记录症状日记
3。科学就医
四、社会共同参与
1。医疗机构:推广基层过敏筛查,加强儿科医生培训。
2。学校/家庭:减少过敏原暴露(如选用防螨寝具、保持通风)。
3。政策支持:推动过敏食品标签规范化,保障儿童安全。
2025年世界过敏日提醒我们:过敏并非“小事”,早期诊断和科学管理能帮助孩子打破过敏恶性循环,拥抱更健康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