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炎支原体感染“大年”,家有萌娃请注意!
发布时间:2023-11-09 来源:儿科(新生儿科)
近期,支原体肺炎受到广泛关注,同样是咳嗽、发烧,支原体肺炎比感冒引起的症状周期长,且在今年入秋以来呈现一定的区域性暴发趋势。根据支原体流行规律,今年就属于一个支原体感染“大年”。
如何科学认识、有效预防支原体肺炎?治疗支原体肺炎,可以自行用药吗,应注意哪些方面,什么情况下应立即就医?赶快跟着小编往下看,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
什么是肺炎支原体?
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,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,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。
如何传播?
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在咳嗽、打喷嚏、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,均可携带病原体
支原体感染一定会引起肺炎吗?
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呈现多样性表现,不一定引起肺炎,可以从无症状到鼻咽炎、鼻窦炎、中耳炎、咽扁桃体炎、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等,只有侵入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。
哪些人容易感染?
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,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感染并发病,成人亦可感染,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。
主要症状有哪些?
主要临床表现:发热、咳嗽,可伴头痛、流涕咽痛、耳痛等。
轻者:可不发病,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;重者:可致肺炎、肺实变、胸腔积液、坏死性肺炎、气道闭塞等。
有过敏体质或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儿童感染支原体后,气道的损伤比一般儿童重,气道分泌物可能更多更黏稠,孩子自己咯出来的难度较大,更易出现气道堵塞,肺内病变进展较快。
如何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?
1、呼吸困难。呼吸急促、喘息,出现点头样呼吸、吸气性三凹征、鼻翼扇动,血氧低,SPO2<93%,胸痛、咯血等之一。
2、发热。反复高烧(39℃以上)≥5天或发热≥7天,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。
3、一般情况差。精神差,头痛、抽搐,频繁呕吐、不能进食
怎么确诊?
根据宝宝临床表现,医师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,病程早期优先推荐PCR来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核酸,病程1周左右可以通过抽血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抗体。
常用药物有哪些?
1、一线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,包括阿奇霉素、红霉素、克拉霉素等。
2、对于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无效,可使用四环素类药物,如多西环素、米诺环素,但可能导致牙齿发黄或牙釉质发育不良,推荐用于8岁以上儿童。
注意:家长一定要及时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用药,切勿私自用药、停药或更改药量。治疗效果不佳,及时复诊。
确诊支原体肺炎,如何居家护理?
轻症支原体肺炎无需住院,居家护理应做到:
1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能量摄入,不主张感染后或出现发热、咽喉疼痛、流鼻涕、咳嗽等症状的孩子带病上学。
2、监测体温,合理、正确地使用退热药物。
3、可以使用祛痰药物,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,也可以采用叩击排痰,帮助孩子排出痰液。
4、有条件的多子女家庭做好隔离,以免相互传染。
如何预防?
虽然目前还没有预防支原体肺炎的疫苗,但秋冬季节流感病例多发,可预防接种流感疫苗。此外,可注意以下方面:
1、少去人员密集、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必要时戴好口。
2、咳嗽、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,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。
3、做好手卫生,经常用肥皂、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。
4、注意室内通风,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。
5、均衡饮食,充足睡眠,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。
6、学校、幼儿园等场所要做好通风消毒,避免聚集性感染。
什么时候可以上学?
体温稳定,咳嗽不剧,精神食欲可,影像学逐步恢复中,相关异常实验室指标呈下降趋势,考虑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恢复中,可根据实际情况复学。
会不会复发?
大多数支原体肺炎宝宝都能通过治疗恢复健康。不过,人体对支原体的免疫力不是永久的,且肺炎支原体有很多类别,康复后是可能再次感染,甚至反复感染的。
(文: 舒明 审核:姜赤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