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世界精神卫生日】拖拖拉拉,磨磨蹭蹭,拖延症请了解一下
发布时间:2022-10-09 来源:全科医学科
在这个拖延症泛滥的时代,拖延症状似乎成为了年轻人的通病。近日,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(湖北省中山医院)全科医学科就接诊了一位重度拖延患者23岁的女孩小夏,询问病情时小夏分享了自己的内心独白:“很长时间了,这种拖延的状态已经成为我根深蒂固的习惯。明明很疲劳了,可总是要熬到凌晨才能入睡,导致早上昏昏沉沉,提不起精神,白天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拿来补觉。面对一天的开始就可以预料到一天的结束,可就是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。我超级迷恋我家的沙发,休息的时候常常能呆一整天,甚至可以不吃饭不喝水,一直刷视频、玩游戏等。周边的朋友和家人总会抱怨我,因为我总是迟到没办法准时,这样耽误了他们很多的时间。但他们不知道的是,我也会羡慕干劲满满的他们,只是不知为何总是做不到。”
通过深入交流,医生发现拖延症对小夏的生活已经造成了影响,体力也随之在下降,经常感到乏力,注意力无法集中,目标感的逐步丧失,有时还会进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心理怪圈……
那么,小夏是如何形成重度拖延症的呢?
关于拖延的成因一般可以追溯到自己的学生时代,小夏表示,学校会根据学习成绩来区分学生的好坏,一直到现在自己还是会为曾经的成绩耿耿于怀,总是认为还是没有达到优等生的层次,即便成年后能力提升,依旧害怕其他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。这个时候,拖延就成为了掩盖信心不足的心理策略。伴随而来还有以偏概全的想法,比如必须做到事事完美,会不断掩饰自己等。因此,拖延成了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自我保护的外衣。
当然,拖延问题的泛滥更离不开如今网络信息的爆炸,过多的信息让人们无所适从,信息的过载让很多人陷入拖延的泥潭之中。
那么,我们如何摆脱拖延症呢?
离开让自己拖延的环境,找到一个可以反馈每日结果的人或群。往往太过舒适的环境很容易滋生拖延,比如家等。因此,如果要提高做事的效率,就需要找到对应的学习环境。而找到反馈结果的人或群,则可以有效监督自己的行为,并强化到该行为形成一个好的习惯,以此来替代拖延行为。
2022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,今年的宣传主题为“营造良好环境,共助心理健康”,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,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,增强心理健康意识,关注心理精神需求,在家庭生活、学校、工作单位、社区等环境中,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,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,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。因此应重视环境因素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。(文:罗玮)